东莞AI研究院大厅里展示边端智算盒子在生产线上的应用智慧城市。
OPPO算力中心智慧城市。
研发人员在OPPO运动健康实验室采集骑行摄氧量数据智慧城市。
信息科技老师在给学生上3D建模打印课智慧城市。
近日,“AI赋能智造,聚才领航未来”2025财经媒体东莞智能产业深度探索活动在滨海湾新区启幕智慧城市。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多位财经网络大V和自媒体人走进一线,探寻滨海湾企业在算法开发、大模型应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如何用好先进技术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智慧城市。在生产线部署智能体,产品缺陷都难逃“智眼”;AI视频监控+智慧平台一网统管,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在滨海湾,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正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今年,滨海湾提出要打造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先导区,将围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教育文旅等领域,推动首批至少10个示范性应用场景落地,积极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智慧城市。
撰文:吴碧彤 刘婉馨 郭文君
策划:郭文君
滨海湾宣供图
AI赋能产业升级
走进滨海湾OPPO园区,投资过亿的OPPO运动健康实验室科技感十足,工作人员正在对骑行时人的最大摄氧量进行数据采集智慧城市。依托专业仪器设备,研发人员在这里开展大量运动、睡眠、血氧等相关测试,将测试数据“喂”给算法模型训练,用以产品研发与优化升级。
在华商韬略商业报道总监方乐迪看来,OPPO是滨海湾AI产业化的典型,它充分发挥在算力、算法、数据方面的优势,把AI和制造业终端的消费者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更多的人使用与AI相关的产品,这是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很重要的一环智慧城市。
从消费终端往上游看,制造业强市东莞在推动工业产业AI化方面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智慧城市。潮玩看东莞,坐落于滨海湾的东莞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东莞AI研究院”)作为东莞潮玩AI设计打样中心的共建单位,创新研发AI智能体,支持企业市场需求大与产能压力之间的矛盾。
在《哪吒2》衍生品订单生产中,东莞AI研究院将企业老师傅的技艺数字化,形成标准化操作指南,使新人培训周期缩短70%智慧城市。传统模具开发依赖老师傅“十年磨一剑”的经验,如今借助东莞AI研究院开发的潮玩产业“工艺小脑”,可以实现一套高精度模具工期“从50天缩至10天”的跨越。
这正是东莞AI研究院推动工业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生动缩影智慧城市。聚焦PCB、光伏、半导体、模具、潮玩等行业,东莞AI研究院将自主研发的边端智算盒子——更“聪明”专业的大脑部署到工厂的产线上。
东莞AI研究院博士生刘璞介绍,这些垂直类小模型智能体既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精度检测产品缺陷、分析成因、提出工艺优化意见,又能在潮玩领域辅助设计师进行模具形象设计,替代模具3D重绘、拆件制样等依赖人工经验和重复工作多的环节智慧城市。“我们希望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壁垒,通过‘大小模型协同’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产业实现二次增长。”东莞AI研究院副孙晋祥介绍,今年研究院将加快推进边端智算网络建设,投入大批工程师到产线里,联合企业一起开发行业级的解决方案和算法模型。
不仅是龙头企业与研发机构,还有一批AI相关的初创企业来到滨海湾,构建起良好的产业智能化生态智慧城市。聚焦机械加工产业链全过程管理,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的一家数字化平台开发企业——世通打造了一套智能系统,涵盖找供应商、接订单、招揽人才、新旧设备交易等核心功能,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管理,已经与长安镇近千家制造企业建立合作。
AI驱动智慧治理
AI摄像头实时采集人流车流数据,工作人员依托平台信息可分析研判和应急调度,使城市高峰时段通行、违停处置效率有效提升;在建筑施工领域,AI视频智能监控工地作业动态,能精准捕捉工人未佩戴安全帽等违规行为,并实时预警推送至监管平台……这一幕幕智慧化场景背后,是一张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网”在滨海湾高速运转智慧城市。
人工智能正加速重塑滨海湾的城市治理格局,让城市管理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智慧城市。
近年来,滨海湾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建成全市首个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超25公里的智慧化道路接入1800多个智慧灯杆,挂载公共服务设施8300多套,率先在智慧道路建设、城市综合治理“一网统管”等领域得到示范应用智慧城市。
今年,这座智慧之城再度按下“升级键”,将开发更多AI算法赋能视频监控体系,持续拓展智能监管场景——沿海区域涉水安全预警,监控泥头车超载、抛撒;加快研发自动调度功能,实现向系统直接问数、问预报、问结果,打破传统“查后台依赖技术人员”的处置环节,让城市治理真正迈向“一屏统管、智能决策”的新阶段智慧城市。
AI不仅重新定义城市治理的精度,也在推动政务处理效率与服务品质的双重跃升智慧城市。开年后,滨海湾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数智员工”,大大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能。工作人员“投喂”文档资料,AI就能自动生成标准文书,会议录音秒转标准纪要、智能拆解督办任务,政务知识库即时问答……
这位“智能同事”不仅“干得快”,还拥有着超强“智库大脑”——通过对接专业数据库,快速生成含产业链图谱、企业背调报告,让招商人员撰写报告的周期缩短至2到3天,为产业导入提供精准决策支撑;通过自动分析类似案例信息与法律法规,将回复信访诉求的文书起草时间压缩至30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信访处理效率智慧城市。“通过融合训练小模型与知识库,对接专业的数据平台,有效降低了数智AI员工的幻觉,减少信息误差。”滨海湾新区社会事务局一级主任科员林浩斌解释。
未来,滨海湾还计划与头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享开放数据,协同开发更多技术场景智慧城市。
AI引领教育创新
近日,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2素养1纲要”方案发布智慧城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化教育与教育智慧化已经成为学校的“必修技能”。
作为东莞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学校,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正以开放的教育理念与智能化的教学设施,积极探索未来教育新样态智慧城市。
在课堂上,学生们常用一种特殊的本子和笔——“智慧纸笔”做随堂小测智慧城市。学生们在本子上答题,教室屏幕上便呈现出每位学生的答题“进度条”、作答情况和正确率。“借助这套智能系统,我们能够直观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讲课效率提升以及学生成绩提高很有帮助!”七年级数学老师吴婷说道。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推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新智慧城市。
在一次以“梦想”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老师借助AI生图技术,把孩子们的理想职业具象化智慧城市。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小大人”穿着衬衫、实验服、工作服的样子,孩子们心中也种下了一颗展望未来的“种子”。
“现在许多AI平台都开放使用,我们也在积极接触这些新技术,帮助我们备课上课,不断丰富班会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关注智慧城市。”一年级5班班主任张智林表示,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让老师们学习如何用DeepSeek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习效率。
当前,学校正加快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创新人工智能实践平台、锻造人工智能师资团队,积极协同滨海湾的高新产业资源,借智高校开发数智特课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智慧城市。
除了智慧化教学,校园生活的公共设施也在不断注入“智慧元素”智慧城市。图书馆的“跑腿”机器人自动送书到教学楼,“智慧食堂”系统加紧落地,家长们以后能线上为孩子预点餐,定期获取孩子个性化的营养膳食报告,实现智慧化的家校协同。
科技元素赋能科普教育还加快从校园走向公共空间,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中,智能网联小巴也化身流动的“宣传大使”,车身贴上国家安全标语,穿梭在城市道路上;智能机器人与仿生机器狗组成的“国安小卫士”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围观智慧城市。“和机器人互动、参加答题很有趣,能学到不少知识。”市民江小姐说。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设备通过搭载多模态交互系统,能执行智能巡检任务,让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持续推广,一幅“科技增效度、管理有精度、服务有温度”的智慧生产生活图景正加速绘就,成为滨海湾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智慧城市。